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codeasy」,实现手作者阎华。资源转载本文请联系codeasy公众号。库还 用UOW模式实现Repository 看了《无法实施富领域模型的没找罪魁祸首找到了》这一篇文章后,很多人都会问这种Repository是家伙这么实现的。这种Repository的实现手实现背后用了一个叫做 “Unit of Work (UOW)”的模式: Maintains a list of objects affected by a business transaction and coordinates the writing out of changes and the resolution of concurrency problems.Unit of Work --Martin Fowler UOW模式是在业务用例的操作中跟踪对象的所有更改(增加、删除和更新),资源并将所有更改的库还对象保存在一个列表中。在业务用例的没找终点,通过事务,家伙一次性提交所有更改,实现手以确保数据的资源完整性和有效性。总而言之,库还UOW协调这些对象的没找持久化及并发问题。 很多实现了UOW模式的家伙框架都采用了保存快照的方式来跟踪对象状态的变化,如上图所示,通过对比开始时对象的状态和编辑后的对象的站群服务器状态,从而决定如何更新数据库。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增量按需更新。 重点是最后一次性保存变更,跟踪对象状态的变更不是必须的,我们看看IDDD_Sample是怎么实现的。 IDDD_Sample使用了LevelDB来存储数据,以 agilepm.port.adapter.persistence.LevelDBSprintRepository 为例: 其中 LevelDBUnitOfWork 的write方法是这么实现的: 它把整个聚合序列化后存储了。由于没有跟踪对象变更,所以也无法实现增量的更新,只能粗暴地用最新的聚合序列化后完全覆盖之前的聚合存储了。 但这种方式对我们大部分场景参考性不大,一个原因是我们最常用的还是关系型数据库, 另一个原因是这种非增量的更新开销还是香港云服务器比较大的。 合适的就是最好的,我有个朋友曾用MongoDB作存储,使用了这样的模式,效果很好,他所做的那个应用数据量不大,并发不高,用这种方式大大节约了开发和维护的成本。 那我们看看当使用关系型数据库的时候有什么框架可以选择。 使用JPA实现Repository JPA (Java Persistence API) 是一个Java 持久化规范,最流行的一个实现是Hibernate,它可以大大简化对数据库的操作,然而,JPA在国内不受待见: 国内外使用Hibernate和MyBatis的对比 然而要实现UOW模式的Repository,使用JPA依然是最佳选择,你几乎不用自己做任何的工作,只要把聚合中的亿华云对象和表映射好就可以了。 JPA/Hibernate还提供了易用的乐观锁功能,在聚合根上维护一个乐观锁非常简单 JPA/Hibernate在国内不受待见的一个重要原因,不是它不好用,而是太好用了——隐藏了很多实现细节有时候显得不太灵活,提供了太多的高级功能用不好容易踩坑。 所以,使用JPA,请遵循以下几点建议: 嫌弃JPA不够精简的人很多,以至于Spring的官方推出了 Spring-Data-JDBC,一个专门为DDD的聚合存储设计的ORM框架,它比JPA轻量很多,简单很多,然而,为了轻量简单,它也没有对对象状态修改进行跟踪,所以在保存聚合的时候无法像JPA一样按需更新数据库,而是如IDDD_Sample一样,粗暴地覆盖更新,甚至会先删除聚合下所有子实体后再重新插入(无论子实体数据有没有变更),这可能会带来不可控的性能问题。 如果我们又想用关系数据库,又不能使用JPA,那还有别的办法吗? 自己写代码实现资源库 前段时间我尝试过一种方法:自己手写Repository的实现,在聚合保存前,先从库里load出来一个聚合,把这两个聚合里的对象进行比较(diff),找出差异,生成操作数据库的SQL语句,去增量更新数据库。 这样做的问题是需要写很多的Repository代码,而且很容易出错也不容易维护,我试图做一些抽象来简化代码,最后发现抽象越多越像JPA了。 这样做还有一个问题是需要在保存前额外加载一次,如果想避免这个问题,可以看看《DDD之聚合持久化应该怎么做?| https://zhuanlan.zhihu.com/p/334344752》,但这种方法还是没有避免需要写很多代码的问题。 自己编码实现的好处是可控,比如容易处理分库分表的问题。但实现起来太复杂,编写和维护成本高,也容易出问题,这大大打击了使用富领域模型的热情。 总之,实现Repository,还没有一件称手的家伙。 再次审视端口适配器模型 前面我们提到过DDD提倡的六边形模型,即端口适配器模型,Repository就是一个例子。比如接口 agilepm.domain.model.product.sprint.SprintRepository 这是一个接口,即所谓的端口,它和领域对象在同一个包里;而 agilepm.port.adapter.persistence.LevelDBSprintRepository这个实现是在另外的叫 adapter 的包下,这背后体现的是依赖倒置原则,这样可以让领域层和应用层不依赖于具体的技术实现。 Repository的实现只是一种adapter,下一篇我们讲一讲如何访问另一个上下文中的服务,那本质上也是一种port/adapter,但有更多的不一样的细节需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