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字段字段表 字段表紧随在接口表索引之后,表方字段表包含访问标记、法表字段名索引、字段描述符索引、表方属性表,法表其中属性表包含属性计数器与属性集合 以这段代码为例: 16进制数据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得出,字段字段计数为0x0002,表方因为有2个字段,法表a和b。字段 字段a的表方访问标记是是0x0042,用这个值与标识符的法表特征值取与,如果结果为1,字段则表示该字段拥有相应的表方标识符。字段标识符如下所示: 这里我们可以得出,法表a的访问标记有ACC_PRIVATE与ACC_VOLATILE。 a的名称索引为0x0005,我们看一下常量池: 可以得出第一个字段的名称索引指向常量池中第5个常量项,即“a”。 a的描述符索引为0x0006,即常量池中的“I”,完成的字段类型与描述符的对照表如下: 接下来是亿华云a的属性计数器,对应的值为0x0000,代表a没有属性表。 贴一下b字段表中的属性表: b的属性计数器为0x0001,代表着有属性表,属性表中只有一个元素,为0x0009,常量池中显示为ConstantValue,说明 该属性是ConstantValue类型的,属性长度为2,属性值索引为0x000A,即找到常量池中的#11,再找到#21,原来是个字符串"abc"。 为什么int a没有属性表,而static final b却有属性表?这要从字段的赋值策略说起: 对于一个实例字段,比如这里的a,赋值阶段发生在对象实例的构造方法中,即; 对于一个非final的静态字段,赋初始值会发生在解析阶段,而赋用户指定的源码下载值,会发生在初始化阶段,在类构造器方法中完成,即。 对于一个final的静态字段,且是基本类型或者是String类型,在编译期间就给该变量赋予用户指定的值,并在常量池中形成一个ConstantValue类型的属性,属性值就是常量的值。如果是除去String类型以外的引用类型,那么就是在初始化阶段完成赋值操作。 下面以一个例子说明: 方法内的情况: 这里面完成的是对实例变量的赋值操作。 方法内的情况: 这里面完成的是对普通静态变量c与非String的引用类型变量d的赋值操作。 更多关于对与方法的云南idc服务商理解,可以参考这篇文章java执行顺序之深入理解clinit和init 2、方法表 紧接着字段表的是方法表,方法表和字段表类似,方法表包含方法计数、访问标记、名称索引、描述符索引、属性表,其中属性表也是包含属性计数与属性集合。 方法计数、名称索引这边就不再说明了。 方法的访问标记有: 这里有一个简单的例子: 构造方法的描述符为()V getInt方法的描述符为(I)I getThread方法的描述符为(IDLjava/lang/Runnable;)Ljava/lang/Thread;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得出,方法描述符的组织方式是这样子的:(参数列表内字段的描述符)返回值的描述符 接下来讨论方法的属性表,前面说过了,属性表包含属性计数与属性集合,属性集合又包含属性名称索引+属性长度+属性值。 属性表内最主要的属性就是Code属性了,Code属性内有几个比较重要的东西:字节码、LineNumberTable行号表、LocalVariableTable局部变量表、ExceptionTable异常表 用一下的代码为例: 字节码是class文件中最重要的东西了,jvm主要就是抽取字节码,然后去执行。 LineNumberTable内维护着java源码与字节码之间的对应关系: LocalVariableTable内记录着局部变量描述: 关于局部变量表的详细内容,可以参考我的另外一篇文章虚拟机栈的五脏六腑 。 ExceptionTable会告诉虚拟机异常的处理逻辑,比如下图的异常表,说明如果字节码从第0行到第10行出现了type类型的异常,那么将会跳转到第13行的字节码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