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系统基础设施建设一文简单描述了持续集成的微服务开所需要的基础软件。这里我们从软件过程的软件角度,详细介绍这些步骤。过程 支持持续集成所需要的微服务开基础软件,在该文中有介绍,软件请大家务必先阅读。过程 这里我们以基于jira的微服务开过程管理为例来讲述。 关于Jira软件本身介绍、软件相对Redmine的过程优势等问题,请大家自行查阅资料,微服务开不在本文介绍范围。软件 在介绍这个过程之前,过程先强调一个观点: - 人管代码,微服务开代码管机器 - 人管代码,软件代码管机器 - 人管代码,过程代码管机器 一、软件过程 Jira原是设计来进行Bug跟踪的系统,后来系统功能逐步完善后,被广泛适用于软件过程管理。Jira优势在于简单,好用。 这里就不介绍Jira的具体使用。 使用Jira进行软件项目管理,首先需要定义任务的处理流程。云南idc服务商 以下是一个参考流程: 在这个流程中,需要区分两个概念:任务和子任务。 每个任务对应一个完整的业务需求,比如对账、对接工行借记卡、获取个人优惠券列表接口。这些业务需求每个都是可以独立测试的。子任务设置相对比较简单,每个子任务对应这在本次任务执行中需要修改的开发项目。 比如对接工行借记卡,会涉及到: 三个项目的修改,那会对应在这个任务下建立三个子任务。 这样,针对任务和子任务,服务器托管会设置不同的属性: 1.1 需求管理 Jira也是一个不错的需求管理工具。产品经理可以通过Jira来执行需求管理,相对开发来说,需求管理流程会比较简单,一般是开发需求、审核需求、关闭需求三个环节即可。 需要注意的地方是: 一个需求任务可以对应多个开发任务,这在实际操作中是很常见的: 1.2 创建任务 如上所述,开发任务的来源有两个: 那任务的粒度如何把握? 每个开发任务是一个完整的需求,是可以独立执行测试和验证的。 每个任务开发周期控制在1个月以内。 1.3 创建子任务 在接收到开发任务后,开发人员需要对系统实现进行设计和分解,确定需要新开发的内容以及需要改进的工作。 在微服务架构中,一次任务开发会涉及到多个系统的变更。这样就需要为每个系统建立一个独立的子任务,以后,我们将按照这个子任务的设置来驱动开发流程。 每个子任务开发周期尽量限制2天以内,不能超过一周。 1.4 启动主任务开发 主任务启动开发流程比较简单,主要是邮件通知到各相关人员,可以启动该任务。 1.5 启动子任务开发 子任务的启动和执行,是整个流程的核心工作。 这里如果是使用git/gitlab来做版本控制,整个流程的要点在于: 1.6 子任务和任务提测 子任务开发完成后,即可提测。子任务提测时,将触发Jenkins进行测试环境部署。 测试有两种方式:自动测试和人工测试。尽量采用自动测试,使得开发人员能够及时发现问题。 所有子任务完成后,主任务可以提测。主任务提测后,如果是人工测试,则测试人员介入开始执行测试任务;如果是自动测试,则开始运行集成测试脚本。 测试通过后, 既可以准备上线。 1.7 预部署和全部署 一般上线会分为两步,预部署和全部署。预部署的目的是先验证系统在线上环境运行是否正常,减少回滚成本。特别是在部署服务器特别多的情况下,先部署1-2台机器,可以在线上验证本次上线是否可以。 验证通过后,既可以执行全部署。 注意,预部署和全部署都是针对子任务而言。 少数公司会要求上线前进行审批,但这样做是不利于流程自动化的。 一天几十次上线,谁能知道这是不是可以上。 但有一点很重要,系统上线前,必须通知到相关的使用方。如果出现问题,使用方可以尽快知悉。 二、项目文件结构 开发参考目录结构: 从这个目录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和项目相关的部署用脚本,需要由项目开发人员自己来维护,用以保证部署工作能够自动执行。包括验证项目部署成功的脚本。 验证项目是否部署成功,一种方式是在日志中打桩,grep到这个日志,即意味着系统成功启动;一种方式是调用接口来验证是否成功。 部署目录参考: 总之,微服务项目的管理核心理念在于“自动化”,消除人为因素。人管代码,代码管机器,最终目标是要实现自动上线。 消除人工测试,取代以自动化测试;消除人工验证,取代以自动验证;消除人工部署,取代以自动化部署。 这样,再多的项目,也能够很好的进行管理。 【本文为专栏作者“凤凰牌老熊”的原创稿件,转载请通过微信公众号“凤凰牌老熊”联系作者本人】 戳这里,看该作者更多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