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物联网 >>正文
写给小白的芯片封装入门科普
物联网65人已围观
简介从今天开始,我们聊聊芯片的封装和测试通常简称“封测”)。这一部分,在行业里也被称为后道Back End)工序,一般都是由OSAT封测厂Outsourced Semiconductor Assembly ...
从今天开始,写给小白我们聊聊芯片的片封普封装和测试(通常简称“封测”)。

这一部分,装入在行业里也被称为后道(Back End)工序 ,门科一般都是写给小白由OSAT封测厂(Outsourced Semiconductor Assembly and Test ,外包半导体封装与测试)负责 。片封普
封装的装入目的先说封装。
封装这个词,门科其实我们经常会听到。写给小白它主要是片封普指把晶圆上的裸芯片(晶粒)变成最终成品芯片的过程 。亿华云

之所以要做封装 ,装入主要目的门科有两个。
一个是写给小白对脆弱的晶粒进行保护,防止物理磕碰损伤,片封普也防止空气中的装入杂质腐蚀晶粒的电路 。
二是让芯片更适应使用场景的要求。
芯片有很多的应用场景。不同的源码下载场景,对芯片的外型有不同的要求。进行合适的封装 ,能够让芯片更好地工作。

我们平时会看到很多种外型的芯片,其实就是不同的封装类型
封装的发展阶段封装工艺伴随芯片的出现而出现 ,迄今为止已有70多年的历史 。云计算
总的来看,封装工艺一共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接下来,我们一个个来说。
传统封装最早期的晶体管,采用的是TO(晶体管封装)。后来,发展出了DIP(双列直插封装) 。

我们最熟悉的三极管造型 ,就是TO封装
再后来,由PHILIP公司开发出了SOP(小外型封装),免费模板并逐渐派生出SOJ(J型引脚小外形封装)、TSOP(薄小外形封装)、VSOP(甚小外形封装) 、SSOP(缩小型SOP)、TSSOP(薄的缩小型SOP)及SOT(小外形晶体管) 、SOIC(小外形集成电路)等 。


DIP内部构造
第一、第二阶段(1960-1990年)的封装 ,以通孔插装类封装(THP)以及表面贴装类封装(SMP)为主 ,属于传统封装。
传统封装,主要依靠引线将晶粒与外界建立电气连接。

这些传统封装,直到现在仍比较常见 。香港云服务器尤其是一些老的经典型号芯片,对性能和体积要求不高,仍会采用这种低成本的封装方式。

第三阶段(1990-2000年),IT技术革命加速普及,芯片功能越来越复杂 ,需要更多的针脚 。电子产品小型化,又要求芯片的体积继续缩小。
这时,BGA(球型矩阵 、建站模板球栅阵列)封装开始出现,并成为主流。
BGA仍属于传统封装 。它的接脚位于芯片下方 ,数量庞大 ,非常适合需要大量接点的芯片。而且,相比DIP ,BGA的体积更为紧凑 ,非常适合需要小型化设备 。

BGA封装

BGA封装内部
和BGA有些类似的,还有LGA(平面网格阵列封装)和PGA(插针网格阵列封装) 。大家应该注意到了 ,我们最熟悉的CPU,就是这三种封装 。

20世纪末,芯片级封装(CSP)、晶圆级封装(WLP) 、倒装封装(Flip Chip)开始慢慢崛起。传统封装开始向先进封装演变。
相比于BGA这样的封装 ,芯片级封装(CSP)强调的是尺寸的更小型化(封装面积不超过芯片面积的1.2倍)。

封装的层级(来自Skhynix)
晶圆级封装是芯片级封装的一种 ,封装的尺寸接近裸芯片大小 。
下期我们讲具体工艺的时候 ,会提到封装包括了一个切割工艺。传统封装 ,是先切割晶圆,再封装 。而晶圆级封装 ,是先封装 ,再切割晶圆,流程不一样 。

晶圆级封装
倒装封装(Flip Chip)的发明时间很早。1960年代的时候 ,IBM就发明了这个技术。但是直到1990年代,这个技术才开始普及 。
采用倒装封装 ,就是不再用金属线进行连接,而是把晶圆直接反过来 ,通过晶圆上的凸点(Bump) ,与基板进行电气连接。
和传统金属线方式相比 ,倒装封装的I/O(输入/输出)通道数更多,互连长度缩短 ,电性能更好。另外 ,在散热和封装尺寸方面,倒装封装也有优势。

先进封装的出现,迎合了当时时代发展的需求。
它采用先进的设计和工艺,对芯片进行封装级重构,带来了更多的引脚数量、更小的体积、更高的系统集成度,能够大幅提升系统的性能。
进入21世纪后 ,随着移动通信和互联网革命的进一步爆发,促进芯片封装进一步朝着高性能、小型化、低成本 、高可靠性等方向发展。先进封装技术开始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
这一时期,芯片内部布局开始从二维向三维空间发展(将多个晶粒塞在一起),陆续出现了2.5D/3D封装 、硅通孔(TSV) 、重布线层(RDL)、扇入(Fan-In)/扇出(Fan-Out)型晶圆级封装、系统级封装(SiP)等先进技术 。

当芯片制程发展逐渐触及摩尔定律的底线时 ,这些先进的封装技术,就成了延续摩尔定律的“救命稻草”。
先进封装的关键技术2.5D/3D封装2.5D和3D封装,都是对芯片进行堆叠封装。
2.5D封装技术,可以将两种或更多类型的芯片放入单个封装 ,同时让信号横向传送,这样可以提升封装的尺寸和性能 。
最广泛使用的2.5D封装方法,是通过硅中介层(Interposer)将内存和逻辑芯片(GPU或CPU等)放入单个封装。
2.5D封装需要用到硅通孔(TSV) 、重布线层(RDL)、微型凸块等核心技术。

3D封装是在同一个封装体内,于垂直方向叠放两个以上芯片的封装技术 。

2.5D和3D封装的主要区别在于:
2.5D封装 ,是在Interposer上进行布线和打孔 。而3D封装 ,是直接在芯片上打孔和布线,连接上下层芯片堆叠。相对来说,3D封装的要求更高,难度更大 。
2.5D和3D封装起源于FLASH存储器(NOR/NAND)及SDRAM的需求 。大名鼎鼎的HBM(High Bandwidth Memory ,高带宽存储器) ,就是2.5D和3D封装的典型应用。将HBM和GPU进行整合,能够进一步发挥GPU的性能 。

HBM,对于GPU很重要 ,对AI也很重要
HBM通过硅通孔等先进封装工艺,垂直堆叠多个DRAM,并在Interposer上与GPU封装在一起。HBM内部的DRAM堆叠,属于3D封装 。而HBM与GPU合封于Interposer上,属于2.5D封装 。
现在业界很多厂商推出的新技术 ,例如CoWoS 、HBM、Co-EMIB、HMC、Wide-IO 、Foveros 、SoIC、X-Cube等 ,都是由2.5D和3D封装演变而来的。
系统级封装(SiP)大家应该都听说过SoC(System on Chip,系统级芯片) 。我们手机里面那个主芯片 ,就是SoC芯片。
SoC,简单来说,是将多个原本具有不同功能的芯片整合设计到一颗单一的芯片中。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缩小体积,实现高度集成 。
但是,SoC的设计难度很大 ,同时还需要获得其他厂商的IP(intellectual property)授权,增加了成本 。

SiP(System In Packet,系统级封装),和SoC就不一样。
SiP将多个芯片直接拿来用 ,以并排或叠加的方式(2.5D/3D封装) ,封装在一个单一的封装体内 。
尽管SiP没有SoC那样高的集成度,但也够用,也能减少尺寸,最主要是更灵活 、更低成本(避免了繁琐的IP授权步骤)。
业界常说的Chiplet(小芯粒 、小芯片),其实就是SiP的思路,将一类满足特定功能的裸片(die) ,通过die-to-die的内部互联技术,互联形成大芯片。
硅通孔(TSV)前面反复提到了硅通孔(through silicon via,TSV,也叫硅穿孔)。
所谓硅通孔,其实原理也挺简单,就是在硅介质层上刻蚀垂直通孔,并填充金属 ,实现上下层的垂直连接 ,也就实现了电气连接 。

由于垂直互连线的距离最短、强度较高,所以,硅通孔可以更容易实现小型化、高密度、高性能等优点,非常适合叠加封装(3D封装)。
硅通孔的具体工艺,我们下期再做介绍。
重布线层(RDL)RDL是在芯片表面沉积金属层和相应的介电层,形成金属导线,并将IO端口重新设计到新的 、更宽敞的区域 ,形成表面阵列布局,实现芯片与基板之间的连接 。

RDL技术
说白了,就是在硅介质层里面重新连线 ,确保上下两层的电气连通 。在3D封装中,如果上下堆叠的是不同类型的芯片(接口不对齐),则需要通过RDL重布线层 ,将上下层芯片的IO进行对准。

如果说TSV实现了Z平面的延伸 ,那么,重布线层(RDL)技术则实现了X-Y平面进行延伸 。业界的很多技术 ,例如WLCSP、FOWLP 、INFO 、FOPLP、EMIB等 ,都是基于RDL技术。
扇入(Fan-In)/扇出(Fan-Out)型晶圆级封装WLP(晶圆级封装)可分为扇入型晶圆级封装(Fan-In WLP)和扇出型晶圆级封装(Fan-Out WLP)两大类。
扇入型直接在晶圆上进行封装,封装完成后进行切割 ,布线均在芯片尺寸内完成 ,封装大小和芯片尺寸相同 。

扇出型则基于晶圆重构技术,将切割后的各芯片重新布置到人工载板上。然后,进行晶圆级封装 ,最后再切割 。布线可在芯片内和芯片外,得到的封装面积一般大于芯片面积 ,但可提供的IO数量增加 。
目前量产最多的,是扇出型产品。
以上,小枣君尽可能简单地介绍了一些封装的背景知识 。
Tags:
转载: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网络,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算法与编程”。http://www.bzli.cn/news/22b7899899.html
相关文章
实现主动威胁狩猎的七种方法及其特点分析
物联网在数字化的世界里,每一个组织都必须具备在危险环境中航行的能力,这需要由他们的守护者——网络安全专业团队进行守护。在这场没有终点的攻防博弈中,开展主动威胁狩猎活动是一项重要的安全实践,它使防御者能够先发 ...
【物联网】
阅读更多网络威胁组织技术评估:Muddled Libra到底是何方神圣
物联网写在前面的话要说哪个网络威胁组织同时具备狡猾的社会工程学能力和灵活的网络安全技术,那就不得不提到Muddled Libra了。由于对企业信息技术有着深入的了解,即使你的组织机构拥有完善的传统网络防御系 ...
【物联网】
阅读更多2024年欺骗技术的十大趋势
物联网欺骗技术,一种通过虚假资产来迷惑攻击者的安全策略,预计将在2024年开始流行,并在2025年末成为安全运营的标配。尽管欺骗技术目前仍然受到业界一些质疑,但2024年十个重要趋势(四大技术趋势和六大应用 ...
【物联网】
阅读更多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友情链接
- 数据中心在冷却、成本和二氧化碳减排方面均未达到目标
- 谷歌 Chrome 零日漏洞遭广泛利用,可执行任意代码
- 多款热门 Chrome 扩展程序存在明文传输风险,用户隐私安全受威胁
- W7硬盘系统安装教程(简单易懂的W7硬盘系统安装教程,让你轻松搭建个人电脑)
- 微软紧急修复高危蠕虫级 RCE 漏洞,威胁全网 Windows 系统
- 将安全内建于开发流程中:威胁应对分步指南(Build Security In) - 上
- Realtek 蓝牙安全连接配对漏洞可导致攻击者发起拒绝服务攻击
- 从零开始学会制作Excel表格(一步步教你制作Excel表格,轻松应对工作中的数据处理)
- 微软联合执法机构捣毁全球 Lumma 窃密软件网络
- 戴尔易安信加固过的机箱,保证在远程和恶劣环境下工作的可靠性,满足边缘工作负载不断增长的需求 香港物理机网站建设云服务器b2b信息平台企业服务器源码库亿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