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物联网 >>正文

什么是DDOS攻击?

物联网5人已围观

简介DDoS代表分布式拒绝服务。这种类型的网络攻击是一种恶意企图,通过大量互联网流量来破坏目标服务器或网络的流量。DDoS攻击就像高速公路上意想不到的交通堵塞,阻止正常交通到达目的地。当多个计算机系统或物 ...

DDoS代表分布式拒绝服务 。这种类型的网络攻击是一种恶意企图,通过大量互联网流量来破坏目标服务器或网络的流量。DDoS攻击就像高速公路上意想不到的交通堵塞,阻止正常交通到达目的地 。当多个计算机系统或物联网设备受到攻击时 ,这些攻击非常有效。继续进行交通堵塞的比较,想象一下高速公路上每条车道上的汽车同时猛踩刹车。受到攻击的高防服务器物联网设备(或汽车)越多,攻击就越成功 。

DDoS攻击如何运作?

DDoS攻击由感染了恶意软件的计算机或物联网设备进行的。恶意软件是指任何具有恶意的软件 :勒索软件、木马 、病毒、蠕虫或任何其他类型的故意有害的软件 。商业网络由无数可能感染恶意软件的互联网连接设备组成 。攻击者通常会在远程控制网络上尽可能多的云计算设备之前先入侵它们。单个被入侵的设备被称为“机器人”,被入侵设备的网络被称为“僵尸网络”。一旦僵尸网络建立 ,黑客就可以向每个机器人发送指令,以攻击服务器或IP地址 ,使其不堪重负 ,从而导致拒绝服务 。由于这些设备被服务器识别,因此它们很难从攻击流量中辨别出“正常”流量 。

DDoS攻击的工作原理

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是一种旨在使目标系统无法正常提供服务的恶意行为。服务器租用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大量的计算机或设备同时向目标系统发送请求,以超出其处理能力的范围 ,导致系统资源耗尽或服务不可用 。

下面是DDoS攻击的一般工作原理 :

招募僵尸网络 :攻击者控制了大量的计算机或设备,这些被攻陷的设备组成了所谓的“僵尸网络”或“僵尸军团” 。这些设备通常是通过恶意软件(如病毒 、蠕虫或特洛伊木马)感染的源码库 ,而所有者通常对此一无所知。

指挥与控制 :攻击者使用控制服务器来指挥僵尸网络的行动 。控制服务器发送指令给网络中的各个设备,以启动攻击。

发起攻击  :一旦收到指令  ,僵尸网络中的设备开始向目标系统发送大量请求 。这些请求可能是HTTP请求 、TCP连接请求、UDP数据包等,旨在使目标系统消耗大量的网络带宽 、亿华云CPU资源或内存。

淹没目标:目标系统被大量的请求淹没 ,超出其处理能力 。正常的合法请求无法得到响应  ,导致服务中断或变得极其缓慢。

持续攻击:DDoS攻击通常是持续的,攻击者会持续发送请求,直到目标系统完全无法提供服务或者防御措施生效。

对抗DDoS攻击的方法包括使用专门的防火墙 、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源码下载以及流量过滤和流量调度技术。

如何识别DDoS攻击?

有几种不同的迹象表明您的网络正在遭受DDoS攻击 ,最明显的迹象是网站或服务变得缓慢或不可用  。由于网站或服务无响应的原因有很多,因此进一步调查每个情况非常重要。流量分析和缓解工具可帮助在造成任何损害或停机之前快速识别这些攻击 。虽然DDoS攻击有许多不同的迹象,但最常见的一些迹象包括:

● 单个网页或服务端点收到的请求突然激增

● 大量流量来自具有相似行为特征(如地理位置、网络浏览器或设备类型)的用户

● 在非正常时段或异常间隔(例如每分钟一次)出现流量高峰

● 来自IP地址或IP地址范围的可疑流量级别DDoS对您的业务的影响可能是毁灭性的

总结

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有缓解工具和流量分析可以减轻您的IT团队的压力 ,并确保业务免受DDoS攻击 。这些攻击可能发生在小公司和大企业身上  ,而且代价极其高昂。

Tags:

相关文章

  • 十款热门SASE解决方案盘点

    物联网

    传统网络及安全架构的设计是以数据中心作为访问与防护的焦点,而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5G等关键技术的不断突破发展,企业越来越多的数据和相关业务不再局限于数据中心,越来越多的用户、设备和资源分布于企 ...

    物联网

    阅读更多
  • 边界安全与零信任:是时候采取行动

    物联网

    ​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的日益普及,加上远程劳动力的增加,正在促使安全架构师寻找新方法,以确保基于身份的网络安全。定义安全边界的传统方法已不再可行,传统方法将“受信任”与“不受信任的”通信区分开来。员工在办 ...

    物联网

    阅读更多
  • Web 3.0 对软件行业的影响

    物联网

    和许多突破性技术一样,区块链背后的中心思想很简单,但被周围的点缀与喧嚣所掩盖。从本质而言,这是一个纯技术性想法,但它的魅力与预期的正相反:通过媒介传播,它变得更加安全。区块链的概念源自《中本聪白皮书》 ...

    物联网

    阅读更多

滇ICP备2023006006号-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