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域名

业务层,到底需不需要服务化?

很多公司,业务层都实施了微服务架构,到底底层抽象出很多基础数据服务。需不需服

基础数据的业务层访问服务化之后,架构如上:

站点业务通过RPC接口,到底调用基础数据服务; 基础数据服务通过DAO,需不需服从db/cache获取数据; db/cache存储数据;

除了基础数据的业务层访问需要服务化,业务层是到底否需要服务化?如果需要,什么时机进行服务化?需不需服这是本文要讨论的两个问题。

随着时间的业务层推移,系统架构并不会一成不变:

(1)随着业务越来越复杂,到底业务会不断进行垂直拆分;

画外音:以58同城为例,需不需服有招聘、业务层房产、到底二手、需不需服二手车、黄页等多个业务。

(2)随着数据越来越复杂,基础数据服务也会越来越多;

画外音,例如:用户服务,订单服务,搜索服务,推荐服务等。

于是系统架构变成了上图这个样子,业务垂直拆分,有若干个基础数据服务:

垂直业务要通过多个RPC接口访问不同的基础数据服务,服务器托管服务共享是服务化的特征; 每个基础数据服务访问自己的数据存储,数据私有也是服务化的特征;

上面架构图中的依赖关系是不是看上去很别扭?

基础数据服务与存储层之间连接关系很清晰; 业务站点层与基础数据服务层之间的连接关系错综复杂,变成了蜘蛛网;

再举一个更具体的例子,58同城列表页站点如何获取底层的数据?

首先调用商业基础服务,获取商业广告帖子数据,用于顶部置顶/精准的广告帖子展示; 再调用搜索基础服务,获取自然搜索帖子数据,用于中间自然搜索帖子展示; 再调用推荐基础服务,获取推荐帖子数据,用于底部推荐帖子展示; 再调用用户基础服务,获取用户数据,用于右侧用户信息展示; …

如果只有一个列表页这么写还行,但如果有招聘、房产、二手、二手车、黄页等多个业务,都这么获取共性数据,而只有少部分个性数据,每次都这么一个个调用基础服务,有大量冗余、香港云服务器重复、每次必写的代码。

特别的,不同业务上游列表页都依赖于底层若干相同服务:

一旦一个服务RPC接口有稍许变化,所有上游的系统都需要升级修改; 子系统之间很可能出现代码拷贝; 一旦拷贝代码,出现一个bug,多个子系统都需要升级修改;

如何让数据的获取更加高效快捷呢?

业务服务化,通用业务服务层的抽象势在必行。

通过抽象通用业务服务层,例如58同城“通用列表服务”:

业务站点层,可以通过RPC接口,像调用本地函数一样,调用通用业务服务,一次性获取所有通用数据; 通用业务服务,也可以通过多次调用基础数据服务提供的RPC接口,分别获取数据,底层数据获取的复杂性,全都屏蔽在了此处;

是不是连接关系也看起来更清晰?

这样的好处是:

复杂的从基础服务获取数据代码,只有在通用业务服务处写了一次,没有代码拷贝; 底层基础数据服务接口发生变化,只有通用业务服务一处需要升级修改; 如果有bug,亿华云计算不管是底层基础数据服务的bug,还是通用业务服务的bug,都只有一处需要升级修改; 业务站点层获取数据更便捷,获取所有数据,只需一个RPC接口调用;

于是,当业务越来越复杂,垂直拆分的系统越来越多,基础数据服务越来越多,底层数据获取复杂性成为通用痛点的时候,就应该抽象出通用业务服务,简化数据获取过程,提高数据获取效率,向上游屏蔽底层的复杂性。

最后再强调两点:

(1)是否需要抽象通用业务服务,和业务复杂性,以及业务发展阶段有关,不可一概而论;

画外音:如果没有多个业务线,大概率基础服务就够用。

(2)需要抽象什么通用业务服务,和具体业务相关;

画外音:帖子列表业务服务,帖子详情业务服务,是58同城特有的;而基础服务,例如用户,订单,支付等基础服务,基本上各个公司是类似的。

任何脱离业务的架构设计,都是耍流氓。

【本文为专栏作者“58沈剑”原创稿件,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戳这里,看该作者更多好文

分享到:

滇ICP备2023006006号-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