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程序员肯定知道 a,抽丝剥茧b = b,a,这句话用来交换两个变量。深入相较于其它语言需要引入一个 temp 来临时存储变量的剖析做法,Python 的何实换这种写法无疑非常优雅。 简洁优雅的现变 C 写法: 简洁优雅的 Python 写法: 虽然语法非常方便,但我们始终不曾想过:它是量交怎么运作的?背后支撑它的机制是什么?下面让我们一步步分析它。 最常见的解释是: a,b = b,a 中右侧是元组表达式,即 b,深入a 是一个两个元素的 tuple(a,b)。表达式左侧是剖析两个待分配元素,而 = 相当于元组元素拆包赋值操作。何实换 这种方法,现变理解起来最简单,量交但实际是抽丝剥茧这种情况么? 让我们从字节码上看下,是深入不是这种情况。 大家可能不太了解 Python 字节码。剖析Python 解释器是亿华云计算一个基于栈的虚拟机。Python 解释器就是编译、解释 Python 代码的二进制程序。 虚拟机是一种执行代码的容器,相较于二进制代码具有方便移植的特点。而 Python 的虚拟机就是栈机器。 Python 中函数调用、变量赋值等操作,最后都转换为对栈的操作。这些对栈的具体操作,就保存在字节码里。 dis 模块可以反编译字节码,使其变成人类可读的栈机器指令。如下,我们看反编译 a,b=b,a 的代码。 可见,在 Python 虚拟机的栈上,我们按照表达式右侧的 b,a 的顺序,源码下载先后压入计算栈中,然后用一个重要指令 ROT_TWO,这个操作交换了 a 和 b 的位置,最后 STORE_NAME 操作将栈顶的两个元素先后弹出,传递给 a 和 b 元素。 栈的特性是先进后出(FILO)。当我们按b,a顺序压入栈的时候,弹出时先出的就是a,再弹出就是b。STORE_NAME指令会把栈顶元素弹出,并关联到相应变量上。 如果没有第 4 列的指令 ROT_TWO,此次 STORE_NAME 弹出的第一个变量会是后压栈的 a,这样就是 a=a 的效果。有了 ROT_TWO 则完成了变量的交换。 好了,我们知道靠压栈、弹栈和交换栈顶的两个元素,服务器租用实现了 a,b = b,a 的操作。 同时,我们也知道了,上诉元组拆包赋值的说法,是不恰当的。 那 ROT_TWO 是怎么具体操作的呢? 见名知意,可以猜出来 ROT_TWO 是交换两个栈顶变量的操作。在 Python 源代码的层面上,来看是如何交换两个栈顶的元素。 下载 Python 源代码,进入 Python/ceval.c 文件,在 1101 行,我们看到了 ROT_TWO 的操作。 代码比较简单,我们用 TOP 和 SECOND 宏获取了栈上的 a,b 元素,然后再用 SET_TOP、SET_SECOND 宏把值写入栈中。以此完成交换栈顶元素的操作。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奇怪的现象,在这篇文章里,也可以看到这个现象。如下,我们试图排序这个列表: 按照理解 a,b = b,a 和 b,a=a,b 是一样的结果,但从上例中我们看到,这两者的结果是不同的。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求值的顺序。毫无疑问,整个表达式先求右侧的两个元素,然后作为常数保存起来。最后赋值给左侧的两个变量。 最后赋值时,需要注意,我们从左到右依次赋值,如果 a[2] 先修改的话,势必会影响到其后的 a[a[2]] 的列表下标。 当我们使用常数作为右侧元组,来给左侧变量赋值时;或使用超过三个元素,来完成便捷交换时,其在字节码层次上便不是 ROT_TWO 这种操作了。 很明显,这里是在偏移 12 字节处 BUILD_TUPLE 组装元组,然后解包赋值给左侧变量。上文所述的通俗说法,在这里又成立了! 也就是说,当小于四个元素交换时,Python 采用优化的栈操作来完成交换。 当使用常量或者超过四个元素时,采用元组拆包赋值的方式来交换。 至于为什么是四个元素,应该是因为 Python 最多支持到 ROT_THREE 操作,四个元素的话,系统不知道该怎么优化了。但在新版本的 Python 中,我看到了 ROT_FOUR 操作,所以这时候,四个元素还是 ROT_* 操作来优化的。 此例中,该版本 Python 支持 ROT_THREE 操作,你也可以使用 ROT_FOUR 查看自己 Python 是否支持,进而确定是否可以四个以上元素便捷交换。通俗的抽丝剥茧说法
从字节码一窥交换变量
后台怎么执行?
求值顺序的奇怪现象!
奇怪的变回拆包现象!!